2022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 (蓝皮书)是有关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第12本蓝皮书,重点分析2021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新进展。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何苗副教授的学术文章《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促进平等发展权实现》被收录于蓝皮书“生存权与发展权”栏目,总结了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分析了其对平等发展权的促进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何苗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
重点摘录如下:
摘要:共同富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内容、要求和实现方式都与平等发展权相契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平等发展权的实现。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发展障碍,有必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激发多方参与,崇尚法治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对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省级经验,对外彰显中国平等发展权保障的样本和智慧。
关键词:共同富裕示范区 平等发展权 比例平等
2021年5月,《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的构建,谋划并部署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共同富裕与平等发展权保障
共同富裕理念从萌发到正式确立的历程凸显了中国从一般性的发展权保障转变为对平等发展权的侧重。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生动化地阐释了中国对平等发展权保障的深入践行。
(一)共同富裕必须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人权
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重任,早在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强调要使农民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十八届五中全会关注的重点仍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的实现。
(二)共同富裕在发展权逐步向平等发展权转变中实现
就全球而言,中国减贫贡献率超70%。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关注的重点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逐步过渡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平等发展权的落实。平等发展权界定为人的个体和集合体享有避免陷入发展困境,通过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共同参与、促进发展进程,并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一项人权。
(三)共同富裕理念与平等发展权相契合
第一、共同富裕理念的主体与平等发展权主体相一致。关注全体人民的发展与特色群体权益保障。第二、共同富裕理念的内容与平等发展权内容相吻合。内容都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第三、共同富裕理念的要求与平等发展权的内核相匹配。权利平等是平等发展权实现的基础,结果公平是平等发展权实现的衡量标准。第四、共同富裕理念的实现方式体现平等发展权的本质。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体现平等发展权的本质。
(四)共同富裕理念的实践样本:浙江示范区
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展对外开放渠道,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富裕程度较高、人口均衡,以改革的方式促进浙江构建起共同富裕的政策、工作、目标及评价体系等,为全国其他区域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为了贯彻和落实建设浙江示范区各项政策,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采取六项主要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平等发展权保障提供政治引领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在浙江成立,组织和第一副组长分别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由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例会,督促检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落实情况。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促平等发展权的落实。
(二)遵循法治:为平等发展权保障提供法治支撑
浙江省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定》指出,省人大常委会、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衔接,统筹推进地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解释等环节及规范性配套文件的完善,加快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构建橄榄型社会等方面的创制性立法。
(三)多措并举:促经济平等发展权的实现
第一、夯实公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第二、数字经济激发内驱力、创造新就业,重构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第三、引育人才、凝聚创新力,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落户就业、创业。
(四)缩小差距:促社会平等发展权落实第一、缩小地区差异,因地制宜,重构城乡格局。第二、缩小收入差距,推出一系列因群体制宜的收入分配激励措施。第三、特殊群体特殊关爱,建设育儿、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全过程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五)因地制宜 促文化平等发展权实现第一、丰富精神文化,聚焦“全民有礼、全城有爱”,推动公民思想素质显著提高。第二、挖掘浙江文化优势,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共同富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全覆盖。
(六)多方参与:促生态平等发展权落实协同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制定实施浙江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依法稳步推进不同渠道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统筹使用,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构建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高效良性互动机制。
三、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性建议
(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挑战
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何转化挑战为可能性的机遇,积极为平等发展权的实现提供各项必要支撑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如何进一步激发核心动力。科创高地建设和数字化改革是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动力。通过数字变革和科技创新激发核心动力,革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重塑制度规则,重塑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有效推动共同富裕。
第二、如何激发最广泛群众的积极性。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构建和完善四治融合(法治、德治、智治和自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真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富裕共同体的核心挑战。
第三、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加快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评估机制。政府应当按照“可示范、可推广,高质量、走前列,有突破、有创新”的要求,建立健全推动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指标体系。
第四、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将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及时总结工作和成熟做法,上升为法律层面的长效机制,坚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方式加强风险预警、化解风险隐患。
(二)对策性建议
第一、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是创新,以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科技和人才为主要支撑的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多方参与缩小差距。有必要鼓励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调节和规范高收入,构建和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崇尚法治: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注重法治思维、崇尚法治贯穿于共同富裕的全过程,用法治方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构建并健全重大风险的化解和防范的体制与机制。
综上所述,中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平等发展权保障的原创性及引领式的创新之路,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共同富裕之路,彰显着中国平等发展权保障的生动样本,为世界各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人权蓝皮书”第十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对2021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行如实描述,既概括了取得的进步,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各人权领域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人权保障的对策建议。十余年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人权蓝皮书”已成为我国人权领域最权威的智库报告,作者团队包括全国各人权研究机构以及优秀人权研究专家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