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付子堂:在“疫情防控中的东西方人权观比较(网络)研讨会” 开幕式上的致辞

发布人:吴帅 发表时间:2020-06-04 来源: 浏览次数:

编者按:

5月30日下午,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主办的“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权观比较”国际视频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作为中国人权研究会“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四场,共有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联合国人权高专办驻几内亚办事处、奥地利、荷兰、英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名著名人权专家、管理者参加了线上研讨。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付子堂教授认为人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攻辩,而是要在比较中见优劣,在实践中见真招。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权保卫战,各国所秉持的人权观念和价值选择对于疫情的防控有着重要影响。付子堂教授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对推动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网络,以“疫情防控中的东西方人权观比较” 为主题召开研讨会,立意高远,发人深思,体现了大家对疫情防控的关切,对人权保障的关注和对人类未来的关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权研究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为此次研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表示衷心感谢!

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华中科技大学所在的武汉市,曾经是中国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风暴之眼”,如今武汉的疫情防控已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权保卫战,各国所秉持的人权观念、价值选择对于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贯穿整个疫情防控中,对推动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天地之性,人为贵。这个月2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贫富、不分老幼,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我们坚持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相统一,汇聚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中国人在强调个体权利的同时,有着浓厚的集体情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为控制疫情蔓延扩散,武汉“封城”70多天,英雄的武汉人民以“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为全国抗疫作出重大贡献;为打赢武汉保卫战,全国各地鼎力相助,人财物从四面八方火线驰援;为赢得全国抗疫胜利,民众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居家隔离,各地群防群控,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人民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守望相助、顾全大局的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我们坚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世界人权治理的使命担当,为全球战疫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为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并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援助。在本月18日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六点建议,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并呼吁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再一次体现了中国通过疫情防控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大国担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疫情防控不仅是对人类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人权保障的一次“大考”,还是我们审视和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人权观的重要参照体。人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攻辩,而是要在比较中见优劣,在实践中见真招。中国的人权观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中得到了良好诠释和生动体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借助本次研讨会的机会,集思广益、坦诚交流、深入探讨,展现学者经世致用的使命担当,为更好地推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贡献真知灼见。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付子堂,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学术方向为法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人权法学。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级权威报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法学教材、专著、辞书等60余部。主编的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和《法理学高阶》,构成“法理学三部曲”,在法理学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讨,结合社会现实探索法理学的创新,是“法之理在法外”之理论命题和“应用法理学”之主张的一种初步尝试,已多次重印再版。

上一条:期刊| ​常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权意蕴——以发展主义人权理论为视角

下一条:秦小建:人权的公共性与​革命性